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社会 >

热门推荐

中国社会学:守望并认清微笑的意味

来源:未知 作者:热门网 浏览:100

我国高校社会学建造已走过百年。1913年,作为教会校园的沪江大学创建了我国大学第一个社会学系,后又在杨树浦工厂区树立"沪东公社",成为师生社会调查和实践中心,逐步开设了人类学、理论与使用社会学、社会调查与社会问题及公民学等许多课程。
 
 
 
1952年,沪江大学社会学系并入新建立的华东师范大学。改革开放后,我国从研讨生教育起步,恢复重建社会学科,华东师大等4校于1982年建立社会学第一批硕士点,展开至今树立起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展开学院。全国共有400多所院校开设社会学相关专业。
 
 
 
根本信息
 
中文名称
 
我国社会学
 
 
 
时刻
 
19世纪末
 
 
 
 
属性
 
文学
 
 
 
国家
 
我国
 
 
 
目录
 
1我国社会学史
 
2在我国的传达
 
3社会学专业
 
4我国学科现状
 
5理论和研讨
 
我国社会学史
 
对于1949年以前的我国社会学史的区分,首要有这样几种观念:①分为4个阶段,即输入期(1898-1917)、移植期(1918~1925)、萌芽期(1926~1930)、建造期 (1931~1949);②划成3个阶段,即萌芽期(1840~1918)、开端期(1919~1930)、建造期(1931~1949);③亦分 3个阶段,但起始有别,即萌芽期(1903~1911)、展开期(1912~1928)、比较兴旺期(1929~1948)。对我国社会学史总的区分另有一种观念,即5阶段论:发轫期(1891~1910)、萌芽期(1911~1918)、幼苗期(1919~1927)、成长期(1928~1948)、改革期(1949以来)。咱们以为,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80年代,我国社会学的展开可分为3个大的阶段:①社会学在我国的传达(19世纪末~1929)。以1919年为界,前期可视为传入期,后期可看作传达期。②我国社会学的建造(1930~1949)。以1937年为界,前期称为成长期,后期可视为建造期。③我国社会学的调整与重建(1950~1989)。以1979年为界,前期为调整与停滞期,后期为重建期。
 
 
 
在我国的传达
 
社会学的传入
 
今文学派既是儒学的一支,又不是正统的。他们思维活跃,比较简单吸收西方的先进思维。该学派的观念新旧稠浊,中西交融,在传统文化中注入了西方的思维内容。今文学派的另一个特点是,关心社会,参加政治,鼓吹变法。他们强调变革和通经致用,将立异变革的思维运用于社会变革。其代表人物有龚自珍、魏源、康有为、梁启超等。其间康有为、梁启超又是改进运动的首要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谭嗣同、严复等人建议我国应走维新变法的路途,以为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向西方学习。
 
 
 
我国开端向西方学习时,先是学习其船坚炮利的技术,即学习自然科学技术,一起保持我国的伦理纲常。甲午战争及洋务运动失利的经历,使我国人认识到,学习西学不光要学自然科学,并且还要学西方的社会科学,并偏重于后者。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的进化论和天赋人权说被介绍到我国,起了启蒙的效果。
 
 
 
传入的首要途径与活动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社会学从创建阶段进入构成阶段。我国思维学术界依据我国社会的实践,经过不同的途径,引入和吸收了西方社会学的有关理论和观念。
 
 
 
维新派的贡献 西方社会学中的社会进化论、平衡论、社会有机体论及同类认识等理论,对我国维新派的影响较大。他们在维新变法的社会改进运动中为社会学的传入做出了必定的贡献。康有为在其著作中,交融了中西社会学说,指出人类社会历史是向前展开进化的。他将社会进化分为"据乱世"、"升平世"、"和平世" 3个阶段,从底子上打破了"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封建传统思维,并体系地论述了他的社会政治理想和观念,其间涉及社会展开、民主制度、国家、家庭和妇女等社会问题。梁启超承继和发挥了康有为的观念和理论,提出"以群为体,以变为用"的"治全国之道"。他说"群"是全国之正义,万物之正义,相同"变"也是古今之正义,凡在六合之间者,莫不变。指出"群学"(社会学)是贯穿天人之际的底子学问。他把自然科学、哲学和社会学结合在一起,并以此来论证变法。在维新派的激进派人物谭嗣同的社会思维中,吸收了西方的社会学说。他在《仁学》(1896)一书中,最早清晰选用"社会学"一词,并说:"凡为仁学者,于佛书当通华严及心宗、相宗之书,于西书当通新约及算学、格致、社会学之书,于我国当通易、春秋公羊传、论语、礼记、孟子、庄子、墨子、史记及陶渊明、周茂叔、张横渠、陆子静、王阳明、王船山、黄黎洲之书" (《谭浏阳全集》第4册)。章太炎则十分欣赏H.斯宾塞的社会有机论和F.H.吉丁斯的同类认识论。他翻译的日本社会学家岸本能武太的《社会学》即综合了这两家的学说。他在所著《訄书》一书中,对不同社会制度进行了对比,提出了从政治到经济制度的社会改造设想,并从社会学的视点调查了我国人口、语言、文学、心思、宗教、习俗等社会问题。
 
 
 
我国社会学的先驱者严复首先引入了社会进化论,并依据我国社会和思维界的情况,特别强调3点:①宇宙是展开进化的,社会也是展开进化的;②在人类社会展开过程中,优胜劣败,适者生存,其间存在着激烈的奋斗;③民主和自由是社会变法的首要内容。严复还翻译了很多社会学名著,其间最著名的是夹叙夹议地翻译了斯宾塞的《社会学原理》,中译名为《群学肄言》(1903)。严复不光介绍了社会学的理论,并且介绍了西方的科学办法。他指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取得富强的关键是科学的兴旺,而科学兴旺是因为经历主义的科学办法论起了重要的效果。他以为西方文明和科学技术的兴旺在于运用了归纳法和演绎法。严复所介绍的西方的科学办法,便是我国前期社会学所选用的首要办法。
 
 
 
维新派不光把社会学作为变革的理论依据,并且还用社会学的理论培育人才。康有为早在1891年就将"群学"列入万木草堂的教育大纲中。严复曾指出《群学肄言》与《大学》、《中庸》有相通之处,并把社会学作为教育的根底课程。
 
 
 
传入途径
 
社会学传入我国,首要经过外派留学生、外国学者来华讲学、国人办学等多种途径。我国留学生首要被派往欧美和日本,其间以留日生最多。1905年以后派出及自费留日学生每年竟达1万~1.5万人之多,留学生中学习师范、法政、经济者居多。19世纪末,日本的一般校园均已开设社会学课,尤其在法政校园和师范校园更为遍及,留学生中有不少人学过社会学。这些留学生回国后成为传达社会学的先导,我国第一位讲授社会学的教授康心孚便是学法政的留学生。留日学生翻译了很多的日文书和讲义,其间不少含有很多社会学的内容。前期社会学书本多译自日文,如1902年章太炎译岸本能武太的《社会学》,同年另一日本学者有贺长雄的《族制进化论》的中译著问世。1903年吴建常转译市川源三日文译著(原为吉丁斯所著)《社会学提纲》,1911年欧阳钧译远藤隆吉的《社会学》讲义等。
 
 
 
我国学生大批去欧美留学是1909年建立庚款奖学金之后。留美学生朱友渔较早主修社会学课程,1911年获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哲学博士学位,其论文题目是《我国慈善事业》。回国下一任上海圣约翰大学社会学教授。社会学家陶孟和早年留学英国伦敦经济学院,1915年与梁宇臬合著《我国村庄与城市生活》,从社会学视点对我国社会做了深刻的剖析。他回国下一任教于北京大学,并主持社会调查所和中央研讨院社会科学研讨所的作业。前期留学生中的许多人后来成为社会学界的先导。
 
 
 
20世纪初,西方传教士在我国办的教会校园中相继开设社会学课程,或设置社会学系。教会校园也成为社会学传入我国的重要场所。1908年上海圣约翰大学开设社会学课,由美国人A.孟教授任教,选用W.白芝霍特的《物理学与政治学》一书为讲义。1913年上海沪江大学由美国学者B.葛学博创建社会学系,由葛学博、H.S.白克令、J.Q.狄莱等任教。清华校园于1917年开设社会学课,由美国人C.G.狄特莫等来华短期任教。教会校园在我国展开一系列社会学调查。沪江大学1917年建立的沪东公社,在上海从事社会服务作业并进行社会调查。1917年清华校园狄特莫教授辅导学生,对北京西郊 195家居民的生活费进行调查。1918年他又辅导清华学生,对校役的生活费进行调查。1918~1919年,燕京大学社会学教授J.S.伯吉斯(又译步济时)与美籍教士S.D.甘博,对北京社会情况进行了广泛的调查,调查结果于1921年用英文发表,书名为《北京--一种社会调查》。
 
 
 
传达首要成员
 
在社会学传达的过程中,1913年建立的北京社会实进会是较早传达社会学的集体,瞿秋白、陈长蘅、陶孟和等是其首要成员或负责人。该会主旨是:"调查旧社会的坏处,以和平的、实践的办法,从事于改造的运动,以期实现德莫克拉西的新社会"。该会会刊《新社会》围绕社会改造登载有关提倡社会服务、评论社会学说、研讨布衣教育、记载社会事件、批评社会缺点、反映社会实况的文章。特别杰出的是很多评论了社会问题,如知识分子、妇女、婚姻、劳工、自杀等。
 
 
 
传入时期特点
 
社会学传入我国首要是适应了我国社会本身的需求。在帝国主义侵略,封建统治糜烂,国家危亡的形势下,我国社会需求变,我国社会思维需求更新。在西学东渐中,我国从西方社会学中吸取养料,吸收了社会进化论、社会有机体论、平衡论以及同类认识等学术观念,为我国维新运动供给了理论依据,在我国传统思维向近代文化改变时期注入了西方社会学思维的新内容。
 
 
 
社会学专业
 
社会学专业首要培育把握当代社会学和社会心思学首要理论,了解社会学研讨办法,了解社会科学各首要学科的根本理论和根本知识,善于剖析问题解决问题,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汉语写作才能,可以胜任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行政与办理,可以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从事研讨和教育等作业的高级人才。
 
 
 
社会学专业开设的首要课程有:社会学概论、社会心思学、社会调查研讨办法、社会统计学、西方社会学理论、我国社会思维史、组织社会学、科学社会学、经济社会学、工业社会学、消费社会学、展开社会学、家庭社会学、人口社会学、社会分层与流动、城市社会学、乡村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社会问题等40余门课程。
 
 
 
我国学科现状
 
到2005 年,全国高校建有社会学系或社会学专业70 多个,社会作业系和社会作业专业186 个,有专任教师约4000人,在校本科生和专科生约4 万人。全国社科院体系和党政部门研讨机构体系建立社会学研讨所50 多个,专业研讨人员近千人。各重点高校和重要科研机构设有博士点16 个(25),硕士点97(115),接收博士研讨生160 人,硕士研讨生1083 人。社会学分支学科已经达到40 多个。全国树立了我国社会学会、我国社会心思学会等一级学会、我国乡村社会学会、我国社会政策研讨会等多个二级学会以及一批专业委员会,2006 年学会还新同意建立家庭与社会性别专业委员会。各省也遍及建立了自己的学会。另外,许多高校和研讨机构还树立了若干实体性的和非实体性的相关研讨中心。
 
 
 
在国家大力支持下,在社会学界老前辈和新生代的共同努力下,在与国际社会学界沟通互动的过程中,我国社会学的学科建造在机构和部队方面取得空前展开。社会学的各门分支学科根本树立起来,教育科研机构在全国各地的布局初步构成模样,教育科研部队初具规模,专业化水平显著提高,科研才能以及参加国家建造事业的才能不断增强,与国际社会学界对话沟通的空间不断扩大。
 
 
 
理论和研讨
 
社会学理论和办法研讨是社会学学科展开的根底。我国社会学理论和办法体系的建构,还处于翻译引入与研讨并重阶段。两年来,欧美社会学的很多经典著作以及重要当代著作被译介进来,其主题简直涵盖了社会学的所有重要范畴和部门,为建造我国社会学的学科根底供给了广泛的智识支撑,为拓宽我国社会学研讨的视界和论题规模供给了有价值的启示示范,为提升我国社会学研讨的内涵质量和标准水平供给了有利的参照标准,也为咱们以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为辅导并结合当下的我国经历展开本乡社会学理论供给了思考进路。两年来,我国社会学界建构本乡社会学的理论自觉愈加清晰。我们遍及以为,对于社会学根底理论研讨来说,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引介和研讨固然是必要的和重要的,但运用社会学的比较成熟的范式和办法,经过广泛深化的经历调查尤其是实证研讨,讨论我国社会展开的实践过程,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总结现代化我国经历,发掘其间的理论蕴涵,进行理论笼统和立异,乃是愈加重要更为根底性的作业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