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35
英荷战争时的战舰
“谁控制了海洋,即控制了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即控制了世界财富。因而控制了世界。”--[英]华尔特·雷利
众所周知,大英帝国的扩张是建立在军事上击败其对手西班牙、荷兰和法国的基础上的。从16世纪西班牙“无敌舰队”的覆灭开始,直至18世纪以后,英国在欧洲大陆和印度、北美对法国进行了半个多世纪的战争,才终于确立了“日不落”帝国的优势地位。到第三次英荷战争结束为止,英国已经变成世界上的商业和海军强国--这无可否认地得益于英国在夺取制海权方面所取得的军事胜利。
记得《海权论》的作者马汉曾在书中提到: “如果说英格兰是为大海所吸引的话,荷兰却是被赶向大海的。没有大海的存在,英国或许会一蹶不振,而荷兰则会败亡。” 此言明显道出了这三次战争的主动方与被动方。
尼德兰(今荷兰)在16世纪前期还是西班牙的属地,1566年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到1581年才在尼德兰北部建立起独立的荷兰国家。其面积仅4万多平方公里,自然资源贫乏,据说是“不太可能养活其八分之一的居民”。“土地的贫瘠与海岸无险可守的本质驱使荷兰人首先从事了渔业。随后,加工保存鱼类方式的发现给予他们除了进行国内消费以外还能用以出口的物质,并由此奠定了他们财富的根基。”或许正是有了“上帝造海,荷兰人筑堤”的精神,至16世纪到17世纪中叶,荷兰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以商业和海上运输业为主,尤其是它的造船业使之成为了当时最大的海洋运输国家:1637年,荷兰拥有了制造排水量高达1500吨、装有100门大炮的三层甲板的战舰“海上君主”号的能力。到1644年,荷兰拥有1000多艘各类船只作为战舰保护商业顺畅,1000多艘大型商船进行海上贸易,6000多艘小型商船用于捕鱼业和内陆运输业,并拥有8万多名堪称世界上最为优秀的水手。17世纪上半叶,它已经发展到拥有商船1.6万艘,据当时的英国经济学家贝提的统计,1670年船舶的总吨位是:荷兰90万吨,英国50万吨,西班牙、葡萄牙共25万吨,法国15万吨。商业上的霸权以炮舰为后盾,荷兰人垄断了世界的贸易,充当各地贸易的中介人、承担商品的转运业务。当时欧洲南方和北方国家之间的贸易,欧洲与东方之间的贸易几乎全部掌握在荷兰人的手里。五大洲的各个角落遍及了他们的足迹,亦难怪他们会被称为“海上的马车夫”。
像“17世纪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那样,荷兰人还大力发展海外殖民地事业,夺取了广阔的海外殖民地(以东方为主):1595年,荷兰商人组织商船到达印度的果阿、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和摩鹿加群岛等地。1602年,荷兰商人、贵族建立“联合东印度公司”,公司据说拥有商船队、军队和统治的权力。荷属东印度公司成立后,在印度各地不断扩张:1603年在爪哇、1606年在马六甲打败西班牙、葡萄牙海军;1605年,抢占了盛产香料的帝汶岛;1619年,荷兰兴建了巴达维亚城(今雅加达)作为据点,后又到了苏门答腊、锡兰(今斯里兰卡)、苏拉威西;1621年,荷兰建立西印度公司,势力扩张到美洲;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中国台湾(后于1661年为中国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1642年,塔斯曼尼亚岛为荷兰航海家发现;1640年,荷兰从葡萄牙人手中夺取了马六甲;1648年(另说1652年),荷兰在南非建立了好望角殖民地;在北美以哈得逊河流域为基础,建立了新尼德兰殖民地,并在河口夺取曼哈顿岛建立新阿姆斯特丹;在南美洲,荷兰殖民者占领了安得列斯群岛中的一些岛屿。 荷兰的大规模海上殖民扩张与西班牙不可避免地发生矛盾,但同大肆扩张、正处于上升阶段的英国则发生了剧烈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