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09
精确打击是联合部队在军事行动中发现、监视、识别并跟踪目标,进而选择、组织并运用适当的武器系统进行打击,产生预想的打击效果,之后对打击效果实施评估,并在必要时以决定性的速度和作战节奏再次实施打击的能力。随着现代战争信息化与精确化作战模式普及,航空兵作为精确打击首选兵种,成为军事发展的热点。
对中国来讲,当前国际环境还不太平,祖国的统一大业还没有完成,东海、南海的国土资源还受到周边国家的非法侵占。1993年1月召开的军委扩大会议上,明确提出“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放在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来”,利用航空兵优势争夺制空权,再对敌方进行全面、持续、深入的精确打击,就显得格外重要。第八届珠海航展上,中国展示了大量机载精确制导武器,显示出我国航空兵力图建设成“战略空军”,实现由国土防空向攻防兼备的历史转变。
20多年前的“沙漠风暴”中首次展示精确打击的威力
锋芒毕露:空中精确打击发展史
精确打击是信息化战争的突出特征,是一种以信息为支撑,运用精确制导武器实施打击的全新作战样式。精确打击概念以越战中美国成功空袭清化大桥为标志,从此登上世界战争舞台。当时美军发动了对越南大规模空袭的“滚雷行动”,随即出动B-52轰炸机袭击越南重要交通枢纽清化大桥,企图切断越南南北交通,孤立南方人民解放力量。但由于B-52使用的常规自由落体炸弹轰炸精度不佳,空袭没有对大桥造成太大损伤。1965-1968年期间,美军为攻击清化大桥,先后出动了F-105“雷公”战斗轰炸机、F-4“鬼怪”战斗机、F-8“十字军战士”战斗机、A-4“天鹰”攻击机等11560架次,结果在付出被击落飞机i04架、击伤112架的重大损失后,依旧没有严重破坏清化大桥,主要原因就是常规机载武器难以在高炮防御范围之外对线状目标进行有效打击。直到1969年3月,4架F-105在6架F-4的掩护下再次攻击,投放了4枚“宝石路”GBU-12激光制导炸弹,其中两枚直接命中桥墩,将大桥炸为两截,英机毫无损失,精确打击初显威力。
精确打击已成为高强度局部战争的基本作战样式海湾战争中,美军发射的精确制导弹药占总弹药量的8%,以空射远程巡航导弹为主,用于打击战场广泛存在的战术目标的依然是常规机载武器。而利索沃战争中精确制导武器使用量上升为30%,JDAM等制导弹药开始发威。阿寓汗战争期间精确制导武器使用比例达60%。2003年开始的伊托克战争中,美军共发射精确制导炸弹18275枚、巡航导弹750多枚,占弹药总数近90%,航空兵使用精确制导武器已成为常态。目前,美军的坦克、装甲车、飞机、舰艇等作战平台都加装了新型电子设备和传感器,与C4ISR系统联网,实现了作战兵器与指挥系统的高度融合,也便于为精确打击提供信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