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50
1992年我进入了莫斯科航空学院学习舰载直升机和战斗直升机专业,是中苏对立后莫斯科航空学院飞机和直升机科学设计系在间隔了30年中唯一的中国留学生。我的导师达林教授是世界第一代直升机专家米里的助手,后来所有的直升机权威都是他的学生。他非常热爱中国和中国学生,就联系俄罗斯所有的直升机专家对我进行指导,他们的名字响彻全球:达林教授--直升机教育家、基欣科科学院士--战斗直升机及重型直升机专家、米哈耶夫工程院士--特种直升机专家、卡西杨尼可夫--直升机结构专家、瓦日达耶夫--直升机空气动力专家、波可唐诺夫教授--直升机生产工艺专家、柴达可夫教授--强度计算专家、阿基莫夫--直升机试飞教授、萨可维可夫博士--舰载直升机专家、格里森教授--航空武器专家、伊可那金教授--直升机机载设备专家、儒拉夫廖夫教授--复合直升机专家、萨翰--共轴双旋翼专家、米翰耶夫教授--直升机材料专家、多林教授--直升机市场专家......。
1995年我留学回国后,给航空工业部副部长的王昂同志写信,要求做试飞员。王昂在第二天找了办公厅主任、干部部长、试飞局局长、122厂厂长杨守文,联合为我办理到哈飞公司做试飞员的手续。当年10月,他们联合给我申报飞行体检,完成飞行手续,我时年已40岁,所以我是中国改做飞行员和试飞员年岁最大的人。从1995年年底开始飞行,我在哈飞公司还做了8个月地勤工程师,参加了驻香港部队直升机的组装和试飞,参加了直-9C(直-9舰载直升机)的组装和试飞。从此我知道了中国的直升机和飞机是怎么造出来的,算是一个造过直升机和飞过直升机的人。
从1993年开始,我先后飞行过直-9、AS350B2(小松鼠)、米-8、米-17、米-171、卡-32、卡-26、米-26、运-12等直升机和飞机,参加过夜航训练,进过雷雨区,钻过峡谷,算是一个飞行过直升机和飞机的人。从留学时起,我走过卡莫夫设计局、米里设计局、喀山直升机公司、罗斯托夫直升机公司、莫斯科直升机公司等工厂,算是一个见过直升机的人。我还接待过美国的伯兰特利、Hiller、波音等直升机公司,因此我认为有资格参与中国军用直升机决策方面的讨论。
我敢于评价这个非常严肃和重大的问题,因为我"学过、飞过、见过、造过"直升机。
中国军队军事斗争使命
在本世纪的前50年,中国军队的军事斗争使命还是全体武装力量进行国土防卫和有限部队的出国作战,没有国际区域的军事战略部署和长期作战任务。因此中国军队没有必要进行洲际机动的直升机配属和技术界定。苏联军队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鼎盛时期,400万军队,6万辆坦克40多万门各式自行火炮。当时苏军的任务是国土防卫和有限的洲际军事部署。即使这样繁重的军事负荷,也仅有60多个陆军直升机航空团,每个团约60架左右的直升机,加上空军和海军的直升机,总数约4000多架直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