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08
而安倍的这种做法也确实取得了“强国”路上一系列扎扎实实的“成果”,做到了一些保守“死硬派”想做而做不到的事,给日本保守主义势力留下了“深刻印象”,为其“东山再起”埋下了伏笔。
从某种程度上说,安倍与也曾“破冰”式访华的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是“同路人”:正是他们这样的著名“右派”,才更容易获得保守势力的谅解,暂时“放下”意识形态的顾忌,与中国实现和解。
对华再次“变脸”事出有因
正是因为安倍的现实主义取向,第二次上台时,面对变化了的国内外形势,他又重新换上了一副“鹰派”的对华面孔。
安倍2012年9月再次上台时,中日之间的互动态势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国内,2010年前后,中国经济首次超越日本,给日本国民带来强烈的失落与不安,在这种情绪和中日钓鱼岛冲突的共同作用下,日本国内的“厌华”风气和民族主义思潮不断高涨;
安倍晋三 资料图
在外部,美国出于“重返亚太”的“大战略”,要求日本加入联手制华的“大合唱”。
安倍再次把握住了这一“潮流”,对内通过参拜靖国神社巩固保守派基本盘,对外则提出了“积极和平主义”的外交新口号,希望“内外兼修”地实现日本的“大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