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62
1920年6月,陈布雷应商务印书馆之聘去上海编译《韦氏大字典》。不久,《商报》成立,受聘为编辑部主任,负责撰写新闻评论工作。陈布雷的文章向以“敢言”著称,再加上他文笔犀利,议论透辟,人们争相传诵。当时,曹锟贿选,《商报》公开反对,陈布雷在第一版用大号铅字排印,下印曹锟照片,称之为“捐班总统”。后曹琨下台,段琪瑞入京执政,《商报》又对其政治措施严加抨击。这一时期,《商报》的政治态度实际上与广东的国民党遥相呼应,如出一辙,所以深受孙中山先生的赏识和肯定。中国共产党《向导》周刊也经常转载陈布雷主笔的《商报》社论。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经张静江、戴季陶、虞洽卿、陈屺怀等人的介绍,陈布雷赴南京任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处书记长。当时蒋介石迫切希望有一幕僚长,会动动笔头,出出主意,又要有文采。不是说当时没有其他文人可用,人才多的是,但像陈布雷这样才思敏捷、文笔犀利而且温和谦恭,毫无野心,品行端正,忠心耿耿的确也不多,这是蒋介石把陈布雷倚为左右手的一个重要原因。从此陈布雷依附蒋介石,作为文胆,位近中枢,历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委员长侍从室第二处处长、国民党中央常务执行委员等高级职务,如影随形般追随蒋介石左右约二十年,深得主人信赖。蒋介石尊称下属为“先生”者仅陈布雷一人。蒋介石多如牛毛的文告、讲词、命令十有其九出自陈布雷之手,令人钦佩的“道德文章”遂为一人所用。
陈布雷与沙孟海二人同门,情同手足,又先后为蒋介石所用。一个是蒋介石的“国策顾问”,最终自杀石头城,随蒋氏王朝西去;一个是蒋介石的“文学侍臣”,却得更生西子湖畔,成就一代书坛宗师 。
书坛圣手,原是同门师弟
“文学侍臣”,负责撰修家谱
1941年,陈布雷在重庆,跟着蒋介石当侍从室二处主任,作为幕僚长,掌握机要文字。十几年来,他失眠严重,身体疲惫不堪,迫切想要找一个帮手。想来想去,想到了一个同乡又是同门的书法圣手沙文若。这个比他小十岁的同乡和同门,颇有文才,秉性清高,特别是有一手好书法,早已扬名上海滩。可是他有几个弟弟曾经是共产党员。不过沙文若本人倒是不问政治,秉性善良端正。
沙文若就是大名鼎鼎的书法家沙孟海。1900年生于浙江鄞县大咸乡沙村,从小家里较穷,不象陈布雷那样是个望族,要供他这个长子读书相当艰难。沙父是个乡村中医,爱好书法,收藏了一些字帖,平时有暇,喜欢挥毫习字。沙文若从小耳濡目染,也就爱上了书法。父亲见长子爱好书法也就把家中所藏碑帖统统找出来,让儿子多多临摹。所以沙文若自幼揣摩钟繇二王与明清名家墨迹,日复一日,大有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