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62
1914年,沙父去世,15岁的沙文若正在宁波慈溪锦堂师范读书(1984年,经宁波市政府批准,锦堂师范恢复校名,沙孟海老人亲笔题写校名),常常以字易粟,养活母亲和弟弟。此事引起在锦师讲学的冯君木先生的赏识。冯先生是浙江著名的教育家,陈布雷的恩师。他让沙文若与自己的侄子冯定一起学习,亲自教读古文,攻读史书。因此,沙文若与陈布雷同属冯君木先生弟子。这就是同门的由来。
师范毕业后,经冯君木先生介绍,沙孟海到宁波富商蔡芹荪家做家庭教师。他一面“坐馆”,教蔡家子女课读,一面苦学,在书法、国学诸方面都打下了扎实的基础。20岁的人在浙东名城宁波已大著文名,像吴公阜、朱鼎煦等各流都愿与他折节交游。他对书法情有独钟,终于融各家之所长,自出机杼,别有法度。1920年冯君木移居上海,主持钱业公会办的钱庄中学。这个学校重古文与书法,聘沙孟海为该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