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93
更使曾国藩对李鸿章刮目相看的,还是“祁门移军”这件事。
咸丰十年(1860)初,清军江南大营被太平军一举击溃后,苏、浙形势万分危急,朝廷连下八道命令催促曾国藩率部援救,并授予他两江总督实职。为配合朝廷援浙要求,曾国藩把湘军大本营设在皖、浙、赣三省交界处的安徽省祁门县,李鸿章大不以为然。他说那个地方像个锅底,兵家把这样的地方称为绝地,如果把大营建在这里,等于自寻死路,从战略上看十分危险,必须赶紧离开。曾国藩不从,李鸿章再三陈说。受李鸿章移营思想的影响,湘军上下要求曾国藩移师的呼声日渐高涨起来。曾国藩并非不懂祁门在战略全局上对湘军毫无特别重要意义,他之所以驻守祁门,主要是做给朝廷看,以表明自己坚决执行朝廷命令的坚定态度。也就是说,李鸿章建议移营主要是着眼于军事,曾国藩死守祁门更多的是考虑政治。在曾国藩看来,军事当然必须服从政治,所以他很气愤地公开声称说:“你们要是胆小怕死,都离开好了!”不久,李鸿章果然因其他原因负气出走。李鸿章虽然离开了湘军,但并未割断与曾国藩的联系,他多次直接写信劝说或请胡林翼代劝曾国藩从祁门“及早移军”。胡林翼支持李鸿章的主张,特地写信给曾国藩说李鸿章之议“颇识时务”。后来,曾国藩胞弟曾国荃也从安庆前线来函,几乎以哀求的口气请大哥迅速移营。加之在太平军的攻击之下,祁门大营的确险情不断,曾国藩这才深切感到李鸿章是真心诚意为他着想,咸丰十一年春天,曾国藩终于将两江总督衙门从祁门山区搬到了长江边上的东流(位于安徽省东至县),并对李鸿章的战略眼光殊为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