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70
富平之战失败后,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金军会攻战略要地和尚原,吴璘奉兄命守和尚原前沿阵地箭筈关。面对数倍于己的强敌,他率众死战,力挫敌锋,赢得了“能攻善守”之誉,并受命统制和尚原军马。同年秋天,金兀术亲率10万大军,大举进攻和尚原,企图入川。吴璘与兄率军死守,又亲自率领精兵3000设伏于原北之神岔沟,出奇制胜,连破敌寨10余座,“俘获首领及甲兵以万计”,金兀术身中流矢,大败而逃。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吴璘因功擢升为荣州防御使,知秦州,扼守和尚原。
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仙人关大捷中,吴璘又立下赫赫战功,被朝廷授为定国军承宣使。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吴璘被调为行营左护军统制,绍兴九年(公元1139年)初,升为行营右护军都统制。这年夏天,吴玠病故于仙人关,吴璘接替哥哥,被升为龙神四厢都指挥使,由此成为陕西抗金的主帅。
点击查看更多图片
绍兴九年秋,宋金初次议和成功。根据协议,南宋朝廷派楼诏为使至川陕宣布上意,欲以吴璘、杨政等分陕而守,尽移川口诸军。吴璘力陈不可恃和忘战,他认为:“金人反复难测,不可不防,如我移军分屯陕右,金军乘蜀口空虚无守,一面分军南山阻我陇右之军,一面遣主力直捣蜀口,则我将不战自屈。”他建议:“我军最好还是以主力留屯蜀口,建策依山为屯,控扼险要,以防金军突袭。待金军力疲,渐图进据。这样,进则有依托,退则可据守,方为万全之计。”楼诏深以为是,因此采纳了他的建议,命吴璘与杨政两军分屯陕蜀交界之地,只派郭浩一军进屯延安。当时,新授川陕宣抚使的胡世将正准备按朝廷的旨意放弃仙人关。吴璘听说后马上拜见胡世将,陈述其中利害:“金以重兵屯驻河中府(今山西永济蒲州),若驱兵疾驰,不到五日可达川口,我军远在陕北,如遇缓急则不可速集,若再放弃关隘要塞,其势必危。”胡世将认为意见可取,于是抗命不行。吴璘仅派少数兵赴秦州,留主力驻守阶、成一线要地,命诸将严加戒备,以防万一。
事情的发展果然不出吴璘所料。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金人撕毁和议,以全部兵力分路大举南侵。金兵很快占领河南、陕西的许多州县。接着,金将完颜杲率领西路金兵,由蒲州渡过黄河,迅速占领长安,直趋凤翔。这时,只有四川制置权宣抚司事的胡世将和吴璘驻防在河池,情况十分危急。警报传来,吴璘立即率军迎敌,几经激战,力挫金兵。为加强在陕诸军的统一指挥,他受命与胡世将共同节制陕西诸路军马。嗣后,吴璘下书约金军会战,先以弱军坚守阵地,抵御金军冲击,当敌势衰之时遣骁骑反击,金军望风披靡,败走扶风。吴璘又趋兵追击,破敌于扶风。金西路军主力完颜杲不甘失败,亲率主力于北通坊,列阵20里,欲阻吴璘,吴璘督军猛扑,又破金军,进而收复秦州及陇右诸军。这次胜利打击了金军的嚣张气焰,阻止了敌人的西进,挽救了全陕的危局。吴璘因功被升为镇西军节度使,并被授予侍卫步军都虞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