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75
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如此,庚子之变还是如此,慈禧每次都在这些热血大臣的鼓动下,从主和变成主战;从头脑清醒变成头脑昏热;从一心戒赌变成赌身家。直到“庚子之变”时,慈禧还是受着这种“赌徒”心理的支配,明知十赌九输,但一入场就身不由己,抵御不住侥幸心理的诱惑。每次赌输,痛哭流涕,发咒誓愿砍手指,但一看别人下注了,忍不住又想翻本。当义和拳在山东杀教士、烧教堂、拆铁路、砍电线时,慈禧是主剿的,认为义和拳虽然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但那些神功护体的法术太不靠谱,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但左右不少大臣都说义和拳民气可用,法术可靠,甚至拿假情报来蒙骗她,她头脑一热又“赌”上了。
人们或以为慈禧身为皇太后,可以穷情极意、为所欲为,其实相反,她不过是个做事顾虑重重,前怕狼后怕虎的女人家,许多主张受到大臣们的抵制,也不敢坚持,十分无奈。而且她也像很多女人家一样,耳朵根软,容易受人影响,受情绪左右,有时情绪一来,什么匪夷所思的事都敢做。
戊戌变法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慈禧本来是赞成变法的,她对光绪帝表态:“只要你留着祖宗神主不烧,辫发不剪,我便不管。”但后来光绪帝在维新派的怂恿下,一味蛮干,又是改孔子纪年,又是罢黜礼部六堂官,甚至准备请日本人来主政,又传出要包围颐和园,捕杀慈禧的谣言,真假莫辨,变成了一出宫廷闹剧。慈禧气急败坏,做出了软禁皇帝,杀掉维新六君子的惊世之举。揆诸事实,并非政见上有多严重的对立,这种情形,不过是寻常百姓家的妇人遇上顽皮孩子胡闹时,打屁股、关柴房的“宫廷版”。事实上,戊戌变法的许多改革方案,后来都由慈禧实现了。
点击查看更多图片
庚子年慈禧向十一国宣战,又是一例。细看宣战诏书,并无指定哪十一国,只说“彼等”,她是向全世界宣战。赌红了眼,最后一定是赌身家的。美国历史学家摩尔斯便说:“太后一向做事是留有余地的,但只有这次她这个政治家却只剩下女人家了。”但在此之前,她何曾是个政治家呢?一直是个女人家而已。
推行清末新政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