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历史 > 历史解密 >

热门推荐

揭秘中国历史上“借种生子”的奇葩皇帝是谁?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90


点击查看更多图片

  太子拓跋晃之死,罪魁祸首就是宦官宗爱。宗爱本是一名不起眼的中常侍,因为离拓跋焘近,又擅长钻营讨好,故深得拓跋焘宠信。正平元年(451年)正月,拓跋焘封宗爱为秦郡公,宗爱的地位陡升。然而,宗爱毕竟是个“天性险暴”之人,仗着皇帝这颗大树“行多非法”(《魏书》),别人敢怒不敢言,拓跋晃却“恶之”(《资治通鉴》)。拓跋晃是个精明人,监国视政期间越发恪尽职守,洞察细微,加之他的几个助手与宗爱有些私人恩怨,势必与宗爱格格不入。宗爱担心被迟早会被太子收拾,索性恶人先告状,借拓跋珪之手除掉了拓跋晃的左膀右臂,东宫不少官员也受到牵连被斩首。正平元年(451年)六月,拓跋晃在惊惧中暴薨。

  拓跋晃早在太平真君元年(440年)就生下一子,名为拓跋濬。拓跋濬自幼聪明敏达,深受祖父拓跋焘喜爱,被称为“世嫡皇孙”。拓跋晃死后,拓跋焘很内疚,追谥拓跋晃为景穆太子,并渐渐将关爱和关注转移到拓跋濬身上,有了立皇孙为接班人的念头。这一点,史料中虽未明注,但这是肯定无疑的。其一,拓跋晃死后,拓跋焘一直没有从诸子中择优重新册立太子;其二,拓跋焘在将拓跋濬封为藩王后不久随即撤销,仍以“世嫡皇孙”待之;其三,拓跋焘将诸子的王爵从一字王削弱为二字王,依此提升拓跋濬无与争锋的地位,拓跋余也由吴王被改封为南安王。这些信号,已经清除表明拓跋焘有了日后传位拓跋濬的念头。

  宗爱大概也看到了这一点,唯恐将来拓跋濬即位后会报仇,杀心渐起。不过,他要杀的人不是拓跋濬,而是准备把皇位传给拓跋濬的当朝皇帝拓跋焘。正平二年(452年)二月,宗爱趁拓跋焘熟睡,将其勒死,拥立年龄较小且与自己关系向来不错的拓跋余为皇帝,并将政敌铲除掉。拓跋余登基后,大赦天下,改元永平(或作承平),成为北魏第四任皇帝。从一个不起眼的王爷,摇身一变成为高高在上的皇帝,拓跋余新的人生刚刚起步,但噩梦已在不知不觉中降临。这场噩梦,正是由拓跋余的不自信、不作为,到后来的乱作为、不掩饰,慢慢酿成的。


点击查看更多图片

  鲜卑拓跋氏虽属北方游牧民族,但自道武帝拓跋珪倾心汉化以来,立嫡以长的皇位承传制度早已深入人心,根深蒂固。在拓跋焘众子中,拓跋余非嫡非长,身上也没有什么闪光点,加之有那位“世嫡皇孙”的存在,拓跋余坐在龙椅上一直不自信,甚至如坐针毡,生怕哪天会被赶下台去。为了坐稳江山,拓跋余摆出了大手笔,一是“厚赏群下,取悦于众”,二是“为长夜之饮,声乐不绝”,结果很快就花光了家底,“旬月之间,帑藏空罄”(《魏书》)。即使遇到外敌侵扰,拓跋余照旧宴饮自如,不恤百姓,造成上下离心,群情愤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