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历史 > 历史解密 >

热门推荐

细数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20位名相:古代贤相大盘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02

西施携手泛舟江湖,成就了历史上"范蠡归湖"的一段佳话。

  6、商鞅变法

  商鞅(约前390前338),公孙氏,名鞅,原为卫国公族,又称卫鞅,后封于商,称商鞅。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少好刑名之学,闻秦孝公下令求贤,乃离魏去秦,以变法强国之术说孝公,孝公大喜,以商鞅为左庶长,下令变法。变法令下达后,商鞅放了一根三丈长的木杆在都城南门,宣称谁能将木杆搬至北门赏十金,但无人响应;他又将赏金增至五十金,有一个人将木杆搬到北门,即获得五十金,以此取信于民。当时太子犯法,商鞅罚惩了太子的老师公子虔、公孙贾。新法令推行几年后,秦国百姓家给人足,臣民勇于公战而怯于私斗,孝公以商鞅为大良造。两年后,秦从雍(今陕西凤翔)迁都咸阳,并第二次下变法令。孝公二十年(前342),秦国富强。秦孝公死后,商鞅失去了权力基础,即位的太子在保守派的支持下卷土重来,对商鞅施行了疯狂的报复。他们不仅以诬告陷害的方式迫使商鞅谋反,而且以最残酷的暴行,将他五马分尸。商鞅在秦执政十九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


点击查看更多图片

  "商鞅变法"虽然惨遭失败,但他所开创的变法大业却顺应了历史潮流,并最终对秦朝的统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商鞅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变革的要求,从"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论点出发,强调教育改革,注重培养人才。但他手段简单粗暴,焚烧《诗》、《书》,实行愚民政策和文化专制主义,甚至推行连坐法而刑及无辜等,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致使他死于贵族的报复而"秦人不怜"。

  7、秦相李斯

  李斯(前280前208),字通古,楚国上蔡人,是秦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早年为乡中小吏,掌管文书,见到厕鼠与仓鼠的不同境遇,感叹道:"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所在自处耳!"于是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学成入秦。初投吕不韦门下,很快得到器重,任以为郎。后借机劝说秦王嬴政灭诸侯、成帝业,深受秦王赏识,被擢为长史。秦王采纳李斯的计谋,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关东六国,离间各国君臣,收效甚著,遂拜其为客卿。秦王政十年(前237)下令驱逐六国客卿。李斯上《谏逐客书》阻止,为秦王所采纳,取消了逐客令,李斯更加受到重用,不久即官封廷尉。他辅佐秦王政统一天下,与王绾、冯劫共尊其为皇帝;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全国度量衡和货币制;又主张焚烧民间收藏的《诗》、《书》、百家语,禁止私学,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