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02
9、运筹帷幄汉张良
张良(前251前186),字子房,秦末汉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先世原为韩国贵族,五代在韩为相。秦灭韩后,他图谋复国,于始皇二十九年(前218),偕刺客以铁椎击始皇于博浪沙,误中副车,遂改名换姓,逃匿于下邳。传说遇黄石公,得兵书《素书》。秦二世二年,率众投奔刘邦,后成为刘邦的重要谋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助其联合英布,拉拢彭越,重用韩信,终至破秦灭楚,创基立汉,封为留侯,与萧何、韩信并称"汉兴三杰"。汉朝建立后,高祖刘邦大杀功臣,张良目睹英布、彭越、韩信等人的悲剧,深悟"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之古训,决然辞官,归隐江湖,令后人追慕不已。
10、诸葛亮治蜀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水)人,三国时蜀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年,隐居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西),一面躬耕读书,一面留心世事,伺机施展抱负,被时人称为"卧龙"。建安十二年(207),经名士徐庶荐举,刘备"三顾茅庐",登门求教安定天下大计。诸葛亮把当时形势向刘备做了精辟分析,提出了完成统一全国大业的建议,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刘备赞赏备至,心悦诚服。从此,诸葛亮就成为刘备的重要谋士,辅佐刘备称帝。建安十三年(208),联合孙权,在赤壁大败曹操,随即引兵夺取荆、益二州,建立蜀汉政权,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功拜丞相,录尚书事。刘备死后,诸葛亮继佐后主刘禅,封武乡侯,以丞相兼领益州牧,掌握蜀汉军国大事,持法谨严,赏罚必信,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任用;积极发展农业生产,派人维护都江堰水利工程,鼓励百姓种植棉桑,在汉中大兴屯田;对西南少数民族采取"和抚"政策,改善和他们的关系,并派人到那里推广内地先进生产技术和文化,促进西南各族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强西南地区的统一。此外,还注意保持蜀吴联盟,以维持三国鼎立的均势。经过诸葛亮的励精图治,使一度民贫势弱的蜀汉终于成为"天府之国"。从建兴六年(228),诸葛亮数次挥师北伐,攻击曹魏,以图统一全国。建兴十二年(234),与魏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