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历史 > 历史解密 >

热门推荐

共产国际档案解密国民党一大:并未提出"联俄、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98

  这个一大宣言中并未明确提出“联俄”,也未提“联共”而是“容共”(即否定了会上有人提出参加国民党的党员不得参加其他党,实指共产党一事),“扶助农工”的条款在一大宣言中已有了。至于把新三民主义概括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那是后来共产党人综合当时国民党一大宣言及国民党一大前后孙中山的多次讲话而提出来的,称之为“三大政策”。

  鲍罗廷还向瞿秋白了解赴苏的孙逸仙博士代表团的情况。瞿答,蒋介石“昨天刚回来”,他和陈独秀都还未见到蒋介石。只听沈定一说在代表团内,蒋介石和王登云是一派,王很坏,沈和张太雷是一派。沈对访苏很满意。蒋对托洛茨基接见不满意,因为托洛茨基没有对军事援助作积极表态。沈与蒋几乎争起来。鲍认为应叫沈定一和张太雷也向孙中山写一个报告,以免孙中山只听蒋介石的一面之词。

  从这个谈话记录可以看出,一直到12月15日,国民党在许多地方的改组工作进展得都不很顺利。后来由于廖仲恺督促,胡汉民也从广州来上海协助。12月26日才成立了国民党上海执行部,除选出出席一大的代表外,还进行了党员登记,建立了基层组织。到1924年1月10日,总算成立了一个区党部,36个区分部。全国其他地方的改组也在逐步展开,但发展很不平衡。因此,在选举出席国民党一大的代表时,国民党中央规定每个省市原则上是6人,其中3人推选,3人只能由孙中山指定,还有海外支部各派代表1人。鲍罗廷在1924年2月16日写的札记和通报中回顾了国民党筹备召开一大的情况,他说真正要在全国对国民党的情况调查研究清楚,非花两年时间不可。但当时只能先匆忙筹备召开了代表大会再说,只能在开了一大后再在全国范围内改组,不能把基层改组好后才开一大。因此,除了广州、上海两个地区外,其他几个城市只能派人去散发一些书籍,解释一下改组的必要性及召开一大的必要性,先选出一大代表再说。在各地共产党的帮助下,这些任务总算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匆匆完成。但鲍罗廷始终认为这并不是“令人满意的筹备工作”。

  组织整顿艰难,起草政治纲领更困难,更复杂。国民党一大结束后不久,鲍罗廷写了一份札记和通报,现在留下一个摘录稿。笔者根据这份摘录稿,结合其他史料,大致弄清了国民党一大宣言起草的过程。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