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剑英请示军委意见,决定派龚楚去策反薛岳。当时龚楚满口答应,随即潜入香港,按计划应转道海南,但龚楚滞留香港不进。原来他考虑到自己的叛徒历史,恐遭清算,于是在香港“隐”起来了。据说其间他曾应邀赴台谒见蒋介石,蒋委派他在香港秘密收编残部,组织所谓“反共救国军”,以配合可能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伺机反攻大陆。然而此时的龚楚已窥破国民党的命数,他婉言谢绝了老蒋的委任,回港后索性“立地成佛”,彻底脱离了政治漩涡,而且名字也由“龚楚”改成了“龚松庵”。 在香港,“居大不易”,没有背景的“龚松庵”先是办实业以维持生计。不久,香港这座“自由港”成了各色人等的天堂,一些“灰色”人物也“大隐”于此,如中共元老张国焘等。为了生计,他们不约而同分别以撰写回忆录赚取版税,想必也有以此“名垂青史”之心。一晃,龚楚在香港有40年矣,据说他曾到过美国,并拿到了“绿卡”,但由于语言和生活习俗的阻隔,又回到香港。在香港,他以写作和书??自娱,出版有《我与红军》、《龚楚将军回忆录》。 晚年的龚楚算是有福之人,能在凋谢之前了却心愿,叶落归根,并造福乡梓。那是上世纪80年代末,时“两高”宣布:因时间超期,不再追诉前国民党军政人员在建国前的犯罪行为。此时的龚楚不仅有心,也有了能力。后来他的几个在香港办实业的亲属也愿意帮他实现宿愿,他的侄孙、香港乐昌同乡会的龚庆韶还愿意回乡投资,并牵线引资等。改革开放之后,地方领导也愿意促成好事,所谓“常回家看看”。就这样,龚楚在家乡的祖屋得以恢复,还有了新居,也得以“按照国民党中级军政人员接待来往”的待遇回到故乡。 1990年9月13日,龚楚夫妇坐火车抵韶关,乐昌当地政府为之设宴接风。在宴会上,垂垂老矣的龚楚拿出三封书信,那是他早就准备好的致“老战友”邓小平、杨尚昆、王震的三封书信,委托当地代为寄发。这些书信,内容是问候之意及请求准许他回乡长住,此外他还特别向邓小平发了电报,告知他已返乡的消息。 晚年的龚楚还有一段逸闻。原来人们盛传龚楚手中有三宝:一是从前蒋介石颁发给他的一件“中将高参”的委任状,二是唐寅的一幅名画,三是香港数名书法家联袂为他创作的四幅屏风水彩画。然而他能够向人展示的,却只有最后一件。1995年7月24日,龚楚在家中安然去世,享年9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