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历史 > 战史风云 >

热门推荐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76年前卢沟桥事变的现场回顾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45

  对中方代表来说,这次签字仪式处处隐含着羞辱之意——在门口迎接中方代表的日本官员个个经过精心挑选,以确保级别都低于中方代表;日方代表参谋副长冈村宁次是少将,级别也低于中方首席代表熊斌中将。不仅如此,正式会议开始后,冈村宁次提出停战协定文本,声明中方必须在限定时间内决定诺否,不许讨论,不许修改。

  当时的情势下,中方无任何与对方较量的砝码。所以两小时后协定就这样一字不动地签订了。在现场采访的《纽约时报》记者阿班记录:“签署完毕,日本人端来了香槟和葡萄酒庆祝,而这杯酒对中国人实在难以下咽,因为他们等于把整个华北拱手让给了日本。所以签完字后,这几位中国人冒着尘土,一路蹒跚地回到专列。”


  《塘沽协定》的签订,等于在事实上承认了日本侵占中国东北、热河的既成事实,并放弃了长城防线,将察北、冀北大片国土拱手让给日军,使其随时可以进占冀察,直取平津,从而形成了对平津的战略包围态势,为日军向华北扩张敞开了大门。

  1933年5月,《塘沽协定》签订后,日本暂时停止了对中国大规模军事进攻,获得了暂时的“和平”局面。可是这一局面并未持续多久,1935年《何梅协定》的签订,使华北又陷入更深一重的危机,日本方面开始着力于“华北五省自治”,力图使华北也像“满洲国”一样“特殊化”。

  1935年11月1日,是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召开的日子。上午9点35分,开幕式刚一结束,一个身着西装的青年人突然跨出人群,高呼“打倒卖国贼”,向站在第一排的汪精卫连开三枪,汪精卫应声倒下。行刺者叫孙凤鸣,曾在19路军里任一排长,后来做了南京晨光通讯社记者。在审讯中孙凤鸣态度激昂地说:“请你们看看地图,整个东北和华北那半个中国还是我们的吗?!再不打,要亡国,做亡国奴了!”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