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历史 > 战史风云 >

热门推荐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76年前卢沟桥事变的现场回顾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45

  而一直在宛平直接处理此事的是第八大队大队长一木清直,他在1938年6月30日接受东京《朝日新闻》采访中明确承认:“当时接到报告士兵已经回来了,没有异状。但是,我的想法是联队长让我就此事进行交涉,如果就这样算了,中国方面会怎样宣传就不知道了。此前的‘丰台事件’就是例子,也许会让他们产生——只要敢真枪实弹地对付日本军队,就可以让演习的日本军队逃跑这样的概念吧。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对日本来说是一件很遗憾、丢脸的事情。所以,我方决定占领一文字山(卢沟桥和北平之间的中方阵地)然后再进行交涉……”

  战后有人问当天带队的中队长清水节郎,为什么不马上报告志村归队之事?清水支吾说:“这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故,是我的失策,现在记不清楚了。”并说:“接到不法行为(指枪声)的报告,感到很紧急,所以不等充分搜索的结果就下令了。”随后,那位“失踪”的传令兵志村菊次郎很快就被退出现役,遣送回国。不过他并没有逃出战争的魔爪,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再次应召入伍,1944年10月在缅甸战场被新编第一军孙立人部打死。

  也许意识到“失踪士兵”的理由站不住脚,战后很多当事日军的回忆,又将矛头转移到他处。今井武夫称,就在王冷斋与日方前往宛平县城实地调查时,“到达之前又得知中国军队从长辛店向龙王庙增援了部队,并再次向日军射击”。而据王冷斋回忆:“当车到达离(宛平)城约2里的地方,见公路右侧及铁路涵洞一带都被日军占据,枪炮摆列。”日方显然开始做战斗准备。这时,同车的日本特务机关辅佐官寺平突然请王冷斋下车,称来不及调查,让他“速令城内中国驻军向西门撤出,日军进至东门城内约数十米地带,再商量解决办法,以免冲突”。王冷斋拒绝此议,坚持先调查,一行人遂进了宛平县城。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