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45
《辛丑条约》里规定的12个驻兵地点里其实并无丰台。丰台是连接北宁线和平汉线的交通枢纽,日军自然不愿意放过这样一个战略要地。1936年5月15日,首批新增日军3000人抵达平津。次日,日本任命河边正三为驻屯军步兵旅团长,在北平设立旅团司令部,其第一联队驻北平、丰台。日军在没有征得中国方面同意的情况下,即开始在丰台车站东侧建筑营房。自此,他们与守在丰台一带的中国第29军不断发生冲突。
6月26日,中国第29军第37师一部赴丰台驻防,由于火车鸣笛,军马受惊,其中一匹军马奔入丰台正在建筑中的日本兵营,被日军扣留。中国士兵前去交涉时双方发生纠纷,并引起械斗。日方要求第29军向日方道歉、赔款、惩戒当事军官,并从丰台撤兵。宋哲元大体上同意了日军的要求,但拒绝撤兵,只同意换防。
9月18日18点,丰台中国驻军第6连,在野外演习的归途中,与一个中队的日军迎面相遇,双方各不相让。日军小队长岩牛少尉策马冲进中国军队队列,一个中国士兵用枪托击马。日军中队长当即下令包围中国军队,并扣留了前来交涉的中国军队连长,从而引起两军对峙。在日方压力下,中方被迫达成协议:中国军队指挥官向日军道歉,中国军队全部撤离丰台两公里以外,9月19日上午,中国军队被迫撤出丰台,丰台遂完全落入日军之手。
自向丰台增兵后,日军便时常在附近演习,时任宛平县县长王冷斋回忆:“由昼间演习渐至夜间演习,由虚弹射击渐至实弹射击。”中方已经数次提出抗议。后几经交涉,日军允诺如有实弹演习,则通知中方。
自此北平已处于日军的三面包围中:东有日本扶植的“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和日本天津驻屯军,北有关东军驻扎在热河的重兵进行策应,西北有日本控制下的李守信、王英等伪武装,只有北平的西南面尚有第29军驻防。这样,宛平城便成了北平的唯一门户,宛平一旦失守,平汉线被切断,北平便成了一座孤城,日军就能轻易控制平津地区。当时,北宁铁路沿线已为日军所控制,而在平汉路上的卢沟桥就成了北平这一门户上的插销,扼守卢沟桥已不是保卫京城而是守住北平与中原通道。深谙此义的日军在演习中也毫不掩饰地围绕着卢沟桥展开。
7月7日,日本军人又出现在卢沟桥以北地区。据清水节郎记录:演习前,他说明这次演习主要内容是:“从龙王庙附近到东面的大瓦窑,向敌人主阵地前进,利用夜幕接近敌人,然后黎明时进行突击。”19时30分,清水节郎下令部队开始夜间演习。部分军官和假想敌旋即到东面活动。天完全黑下来后,清水率600名官兵向假想敌所在的东方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