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51
大陆朋友对台商公司的评价普遍不太好,比如“抠门”、“血汗公司(工厂)”、“压榨员工”等。事实是,台湾老板不仅在大陆这样搞,在台湾也这样搞,说得更精确一点,台湾的中小企业老板大多都是这样的。
要读懂台湾老板的这种“抠门”心态,就要知道他们是怎么发家的,为什么他们几乎都有同样的经营个性?据2010年的统计,台湾共有1232000多家中小企业,占全体企业数的97.91%;中小企业的销售值占全部企业的30.65%,并以内销台湾市场为主;中小企业的就业人数为8066600人,占全台湾就业人口的78.47%。
在上世纪60年代,台湾当局确立了以发展轻工业为主的产业战略,开始扶植中小企业。你会看到许多现在六七十岁的台湾中小企业主,就是所谓的“台湾抠门老板”,几乎都是在这波浪潮中起家的,他们凭着刻苦耐劳的精神,财产随着台湾经济发展而增加。
你可能又会发现,这些中小企业台商,似乎特别没有规范,人治色彩特别强,好像常常是在随着老板心情办事。
台湾当局确立了以发展轻工业为主的产业战略,开始扶植中小企业。
对于台湾的中小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资金链顺畅,如果资金链断裂,整个公司可能就完蛋了,所以在银行不一定能马上融资的情况下,台湾的中小企业主几乎都有过跑地下钱庄的经历。也正因此,中小企业的经营者除了要勤奋外,还要专断,随机应变,要想尽办法不断地开源与节流。
针对台商而举行的研讨会
说起开源,台湾的中小企业主可能不是那么强,但“节流”,也就是台商恶名昭彰的“costdown”绝对是他们的拿手本事。台商最最厉害的地方就是成本控制,有限的资源可以用到极致,比如你给台湾老板100分的资源,他们大多可以靠努力做出120分的应用,赚120分的钱。
这就和欧美企业不一样,欧美企业会先想办法把100分的资源投下去,变成120分的资源,再找可以应用成120分的人才,赚144分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