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51
这样的例子在台湾太多了,我们称之为“蛋挞效应”,以纪念当年的蛋挞热。集中投入,供过于求,导致市面上有太多相似的方案可选择,于是,最终商家都会用削价竞争的方式来取胜。
但削价竞争会导致盈利空间下降,怎么办呢?为了降低成本,只能更尽力压榨员工的薪水和工时。你一定有听过台湾商人在自夸“优异的廉价劳动力”或者“物美价廉”,事实上,这就是对劳动者压榨换来的。
琳琅满目的商业大厦
另一个台商公司常用的方法叫“责任制”,听起来很好,每个工作岗位上的人都有他的责任,对吧?但对台商公司而言,“责任制”的潜台词就是“你的肝是我买的!”
“责任制”在外企也常听说,只是台企的“责任制”,与外企的“责任制”有本质上的不同。
在中国发展的外资企业
外企制度性相对较强,会把公司所有事务转化成标准的流程表格等,所以不论是老板、主管或者员工,大家都是按自己那部分的流程去跑,就算业务负责人换了,接替的新人只要熟悉他那个部分的流程,就可以马上工作,而且大部分欧美企业没有严重的上下尊卑观念,只是每个人做的事情不一样而已。
所以,正常的责任制,是建立在各人业务责任分配清楚之上,不太会有奇奇怪怪狗屁倒灶的事突然冒出来。然而台湾的“责任制”,一般就是用来压榨员工的借口:即便你做完分内的事,也不可以先下班,都要加班表示“有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