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12
在入主中宫的斗争中,武则天也开始了与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瑗等权臣的较量。她起初打算以和平方式笼络长孙无忌等人,但无论如何低声下气,终无法得逞。武则天转而产生浓厚的怨恨情绪。在褚遂良叩头流血劝说唐高宗的时候,武则天在帘中大喊:“何不扑杀此獠!”可见,她已逐步迈向了政坛。由于皇后的争夺战是以皇帝、武则天为首的政治力量与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另一重要政治力量的较量,其成败直接影响着整个唐王朝政治力量的变化。
所以,一旦长孙无忌被杀后,武则天的皇后宝座便坚如磐石。此后,武则天得到了唐高宗的专宠,唐高宗一共有12个子女,后面的6位都是武则天所生。可见,其他妃嫔再无法得到皇帝的幸御。显庆元年(656年),先前由长孙无忌提议而立为太子的皇长子李忠被废,代之以武则天年方4岁的儿子李弘,如此一来,武则天的地位更是牢不可破。
在朝廷中掌权的政治力量是由于拥护武则天而起来的,这无形中增加了武则天的政治砝码,使她不再局限于在后宫中当皇后。显庆五年(660年)以后,唐高宗因“苦风眩头重,目不能视”,将朝廷的一些事情交给武则天处理。武则天“性明敏,涉猎文史,处事皆称旨”(《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唐高宗对武则天的处理非常满意,于是委以政事。唐朝世风开放,女性参政的障碍相对其他朝要小得多。有了这样的土壤,武则天的政治才能得以施展,并逐步组建了自己的权力网。她招纳许多文学之士组成自己的智囊团,称之为北门学士,让他们编撰《列女传》、《臣轨》、《百僚新戒》、《乐书》,凡千馀卷,颁发全国,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她让智囊团参与朝政重事,经常密令他们参决朝廷奏议及百司表疏,以分宰相之权。武则天有计划地将自己的门生扩展到普天之下,大开科举之门,广选官吏,培植自己的力量。这种行为一直贯穿她的政治生涯,直至发展为她亲自当主考官(即由武则天首创的殿试)。她所提出的建言十二事:劝课农桑,薄赋徭,禁浮巧,省功费力役,广言路,杜谗口等等,都是深得人心。她还主持修撰《姓氏录》,不仅提高了武氏的地位,也有效地?拢了中下层官吏,使在当朝担任五品及五品以上官职者均升为士流,对这些官员们无疑是莫大的恩惠。同时,这一打破门阀制度的做法,也是合乎民心顺乎历史发展规律的。所有这些政绩的建立,都极大地增强了武则天的高贵权威。《唐会要·皇后》中称武则天“参预朝政几三十年,当时畏威,称为二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