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历史 > 风云人物 >

热门推荐

明代朱元璋“大部制”改革为何废除丞相?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92

  南书房只是康熙旧时读书的地方。康熙在重建内阁和翰林院的同时,又设立了自己的内廷秘书班子,人员从翰林中选出,称南书房。南书房位于禁宫乾清宫斜对面的右阶下,距离皇帝寝殿很近,南书房又称“内廷翰林”。它不是正式机构,没有固定编制,人员流动很大,专为皇帝服务。入值南书房的翰林既为皇帝反映下情、口传上谕,有时也陪皇帝察访民情,公私兼顾。

  雍正朝设立的军机处,就是入值南书房多年的张廷玉秉承皇帝旨意建立的。军机处的全称是“办理军机事务处”。后来军机处的职能扩展到了军政财各个方面,与实际操办的事务差距越来越大。军机处作为皇帝的机要机构一直存在到清灭亡前夕。和南书房一样,军机处也是非正式机关,属于临时性差遣。军机处最具体、最重要的职能就是草诏,取代内阁票拟,而且就是在皇帝身边奉旨草拟,皇帝阅定后就可以立刻颁发。大臣奏折也由军机处抄录存档。但是军机大臣只是秘书参谋,只作建议而不能下令,一切命令必须通过皇帝。

  在古代官员制度中,还有“吏”这个庞大的群体,值得关注。胥吏是官府中专门办理文书的低级行政人员。如果说官员是决策者,那么吏就是执行者。命令下达后,具体事情就摊派到吏身上,由他们去完成。吏的数量超过官的数量。吏里既有幕僚,他们是国家公职人员,国家给他们发俸禄;还有一些被称为幕友,则是由地方官私人聘请的,他们没有编制,工资也是由地方官私人支付。像师爷就属于吏。

  在古代,好的吏可以入官,叫“流外入流”;清代以后,吏表现突出,国家可以赏一个官给他;或者自己捐一个官。吏的工资究竟从哪开出来呢?一名得力的吏,一年工资可能得上万两银子,这就得从“仓耗”“火耗”这样一些名目中来获得了。

  秘书省是掌管经籍图书档案的政府机构。最早出现于汉,秘书监隶属于太常寺,掌禁中图书秘文,故曰秘书。曹操时置有秘书令,曹丕建魏后改为中书监、令,另置秘书监专掌图书考订。晋置秘书寺,掌中外二阁图书,梁武帝改寺为省,隋唐沿袭旧制。秘书是国家图书馆和档案馆的工作人员,其中不乏饱学之士。

  明代时,秘书迎来了一次好机遇。在朱元璋罢中书废丞相后,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皇帝每天要看二百多份奏章,处理四百多件政事。忙不过来,于是朱元璋便把目光投向了年轻有为但品级不高的翰林近侍身上,设置殿阁大学士。大学士其实就是皇帝的近臣秘书。

  我们都知道尚方宝剑,但尚方其实是古代制办和掌管宫廷食器物的官署。秦代就设置了,属于九卿中的少府,秦汉时少府下属有尚方令、尚方丞,负责制造皇帝的刀剑等珍贵器物。汉末还分中、左、右三尚方。唐代时称尚署,元代有中尚监,明朝时废除。清代时又出现了,叫尚方司。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