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历史 > 风云人物 >

热门推荐

明代朱元璋“大部制”改革为何废除丞相?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92

  廷尉是执掌刑狱的最高司法官;大鸿胪寺是进行外交事务的机构;少府寺就是管皇帝家事儿的部门,可以说是皇廷生活的总管。

  大司农寺是主管谷货的机构,掌管国家钱谷租税等财政收入和支出,掌管屯田、仓储、漕运等事业,掌管国家经济命脉,差不多相当于财政部部长……

  此外还有宗正寺。其实九卿远不止九个部门,这里的“九”是个虚数,表示多的意思,九卿之外还有别的卿。这一时期卿的安排并不那么合理,常根据需要随时设立一个官位。

  魏晋南北朝时期,三省制建立。东汉时,尚书崛起,尚书台不仅侵夺了三公职事,还侵夺了九卿职事,权力全面扩张,大有要把三公九卿架空的趋势。曹魏时,尚书台因为机构增多,已经搬至宫禁之外,而且台、省并称,成为尚书省。然而尚书台权力的扩张到魏晋时虽仍在进行,却发生了变化。汉武帝开始使用中朝官,使禁内掌决策,禁外掌行政。皇帝所居皇宫,又称禁宫、禁中。宦官能出入禁中,离皇帝非常近,所以常常带“中”字的官名,起先多是宦官。西汉时,中书官就是皇帝非常贴身的宦官,他们专门起草诏书,取代了尚书以前的工作。中书成了实际上的决策机关,渐渐发展成中书省。

  既然中书也从机要官变成了行政官,皇帝自然又要起用新一套的人马班子,重新培植机要官,于是就出现了门下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