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75
莫言小说里的人物,大都可以在“高密东北乡”找到原型。《红高粱》中的王文义是莫言的老邻居,真名实姓,《红高粱》里把他写死了,莫言后来还赔了人家几瓶酒。《天堂蒜薹之歌》是结合山东“苍山蒜薹事件”和自己四叔的遭遇。《生死疲劳》里的“蓝脸”,是自己生产队里一个单干户的原型。他很早就想以姑姑为原型,写一部小说。萦绕多年后,当计划生育政策三十年期限已到,舆论开始纷纷讨论计划生育这一主题时,莫言终于找到写这个故事的时机。他在2010年写出了《蛙》这部长篇。
小说《蛙》中的“姑姑”,接生的婴儿遍布高密东北乡,丧生她手未及出世的婴儿也不在少数。让已生育的男人结扎,让已生育的怀孕妇女流产,成了“姑姑”行医生涯的另外两件大事。“姑姑”的一生,与新中国近六十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密不可分。在被宣布退休的那天晚上,“姑姑”喝醉了,摇摇晃晃往回走,结果走到了一片洼地。月光下,蛤蟆、青蛙呱呱地叫着,此起彼伏,不绝于耳。那片宏大的蛙声,让“姑姑”觉得是死于自己之手的无数婴孩的啼哭,这声音让她无从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