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历史 > 风云人物 >

热门推荐

莫言:走向世界的山东农民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75

荆轲》则是莫言写于2003年“非典”时期,2011年在人艺首演,是莫言的第一部大剧场话剧,上演后也收获不少赞誉。

  从这两部戏,可以看出莫言对于历史剧的钟情。两部戏的历史故事早已家喻户晓,如何旧瓶装新酒,还是颇有挑战性。莫言选择用现代视角重构了历史的真实。《霸王别姬》不同于舞台上曾有过的诸多版本,将一部男人戏变成了女人戏。历史上的吕后,狠毒残忍,但在《霸王别姬》中,吕雉褪去政治沉重的外衣,更像是一个敢爱敢恨的情感角色。她和虞姬都爱上了项羽,两人间还发生了一场关于爱情和男人的辩论,却彼此都被说服。虞姬认识到和帝业相比,儿女私情轻如鸿毛;而吕雉则领会到,即使贵为皇后,一生中没有经历过真正的爱情,将是致命的缺憾。这决定了两人此后的种种选择……莫言接受采访时,坦承如果自己是项羽,绝对会选择吕雉“吕雉的感情比虞姬要深沉得多”。

  有人评论《霸王别姬》中的“历史人物和我们远隔千山万水,但又近在咫尺”,这正是莫言所期待的效果。他曾发议论:“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所有的历史剧都应该是当代剧。如果一部历史题材的戏剧,不能引发观众和读者对当下生活乃至自身命运的联想与思考,这样的历史剧是没有现实意义的。”

  在《我们的荆轲》中,莫言似乎走得更远。莫言谈及此剧的创作,“是一次‘将自己当罪人写’的实践。”“荆轲”不是重点,“我们的”才是该剧表达的重点,即所谓人人心中都有一个荆轲。《我们的荆轲》一开场便与众不同。“这是哪?这是首都剧场!”“哥儿几个,这场戏咱们得好好演,演好了您就出大名了!”戏中不时以这种出戏场景,提醒着观众,这既是历史,也是戏剧,其实无甚分别,竟有了点“娱乐至死”的意味。故事取材于《史记·刺客列传》,并无大改动,莫言的颠覆表现在“对每个人物的行为动机做了大胆的推度”。荆轲刺秦不再单纯是慨当以慷,而是变得复杂游离。剧尾荆轲终于意识到这场著名的刺杀,与正义无关,而像是一场表演秀——但他最终还是选择舍命以博名。这是莫言对荆轲刺秦的现代解读。《我们的荆轲》首演后,莫言被人艺聘为第十一位“荣誉编剧”。

  如今的诺奖效应,除了催生书籍出版,人艺也宣布敲定话剧《霸王别姬》第二轮演出时间,将于2012年12月19日起连演五场。在新书的序言中,莫言写道:“戏剧创作方面,我是一个学徒。但我有成为一个剧作家的野心。”

  人们往往评价莫言“其实就是一个山东农民”,这既是对莫言小说中一贯乡土色彩的概括,也是对其朴实人品的肯定。不过莫言倒不是完全与“时尚”绝缘,让彭诚印象最深刻的是,莫言一次讲演完,报社派车送他回家。彭诚和莫言一起坐在后座,聊天时她问莫言,如何创作出小说中那么多形态各异的女性形象?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