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汽车 > 产业 >

热门推荐

汽车产业反垄断 整车厂:受害者还是推手?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92

  继7月1日降低售后保养价格后,8月3日,北京奔驰宣布,从9月1日起主动调整部分维修配件的价格,调整将涵盖奔驰全系车型,范围超过1万个配件。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售后服务执行副总裁南迪向南都记者表示,“通过此次调整,部分维修配件价格平均下调15%,进一步降低了客户使用车辆的成本。”

  随后8月5日,克莱斯勒宣布调整部分产品及零配件价格,产品最高降幅6.5万元,145种零配件价格将下调20%.

  紧接着8月7日,宝马亦宣布从8月11日开始进一步下调零部件批发价格,计划将2000余件产品价格下降达20%.今年前7个月宝马已将3300余件原厂零部件产品的批发价格平均下调15%,这是第二次降价。

  而在8月20日,在国家发改委对12家日本零部件和轴承企业开出12亿元罚单后,丰田旗下高端品牌雷克萨斯也宣布将下调部分零部件价格,调价共涉及约1 .5万件零部件,平均降幅达26%.其中,散热器总成下调35%,发动机总成、自动变速箱总成下调30%,空气囊总成下调25%.

  而在此之前,包括广汽本田、广汽丰田等在内的合资品牌,也一应下调了部件价格。没有生产线的调整、没有税率的改变,却主动“应声”下调了整车和零部件的价格,属于什么样的经营思维?对于“主动”调价,用雷克萨斯中国负责人的话来说是,“我们将严格遵守中国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经营行为。”

  而对于已经购车的消费者来说,至此才算弄明白,因为整车制造商对于车价的控制、对于原厂零部件供应的严格控制,造成了中国市场上长期进口车价格虚高、零部件价格虚高,并进而影响了自己的利益。

  经销商价格垄断

  仅仅只有厂家定价是无法构成合围式的区域价格垄断的。这在奥迪、宝马等高档车商已经“被调查”的区域内得到了证明。

  今年7月,上海及湖北的工商局分别宣布,克莱斯勒、奥迪及宝马品牌在上述两区域分别涉嫌垄断行为。

  8月6日,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明确表示,上海发改委对克莱斯勒、湖北物价局对奥迪的调查已经接近尾声,两家企业存在垄断行为,近期将接受处罚。及至8月13日,湖北武汉4家宝马经销商因协商统一收取PD I检测费(指因新车从生产厂到达经销商处经历了运输路途和长时间的停放,为了保证新车的安全性和原厂性能而开展的一项检查)存在垄断行为,被罚合计162万元。这成为了此番对汽车领域开展反垄断调查以来开出的第一张罚单。宝马中国对湖北4家经销商受罚回应称,宝马已于8月1日提交给了中国消费者协会相关文件,宝马在华并未向经销商收取或者要求经销商向消费者收取PD I检测费,此事确属经销商单方面行为。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